2014年1月6日 星期一

交換學生


交換學生到底有什麼特別的。為什麼不打工度假或是純當個背包客?為什麼大學都已經讀四年了,還要來這讀一學期的書?我想一開始的理由是給自己一個藉口,可以出去闖一闖。

台灣不像歐美國家那麼盛行Gap year,總會想要把人生規劃排得滿滿滿,讓自己可以不斷的無縫接軌,重考一年已經是最大極限了,遑論出國一大段時間再回來。至於打工度假,大概是有點排斥去那邊從事勞力工作吧!

總結來說,想要出國闖,不想打工,又想要有個理由,就還是從自己做了16年,略懂的學習這檔事切入吧! 

還記得當初在申請的時候,自傳洋洋灑灑的寫了一篇交換學生的好處,其中一項就是要認識一個國家最好的方式,就是花一段時間生活在那裡。

學生規律的生活讓我從小地方開始看澳洲,下公車的時候,大家都會熱情的和司機說 ”Thank you!”, ”Thank’s man”, ”Cheers”,讓人也跟著有禮貌起來;買東西必被問”How are you?” “How’s it going?” “How are you doing?” 雖然是慣用用法,但被關心的感覺很棒;假日市集是搶便宜的地方,快收攤的假日市集是最便宜的地方;假日是與家人去野餐和海邊曬太陽的時間;夜店dressing code男生幾乎必潮鞋+長褲+休閒襯衫or t-shirt;澳洲人不撐傘,但不管天氣如何都可以看到有人戴墨鏡。諸如此類的小地方,雖然比起大山大海的美景有些微不足道,不過生活在其中,才可以用自己的眼睛稍稍看見澳洲生活的皮毛,學習他們好的地方,也在不足的地方發現台灣的好,像是永遠可以在方圓200m內找到吃消夜的地方,講話上的辯才無礙,高密度和高效率的大眾運輸工具等。

至於學生最重要的課業,這裡full time學生是3~5門課(一般4),每門課均一價2 units,但幾節課和甜涼味每門都不一樣,但以我修的經驗來講,至少都有台大4學分的水準。理工的課更誇張,一週三節黑板課是常態,還要加上實驗課和助教課,整個加起來台大可以算到6學分了吧!有種物超所值但是哀傷的感覺。

在課堂上我看到了不太一樣的學習態度,上課很少人睡覺;出席率變動有點大,但是來了就是想要認真上課的人;紮實的研究訓練從大一就開始,任何想法都要有文獻的支持,尊重智慧財產權更是三令五申,這讓我覺得他們到大二或大三可能就可以超越台灣一些研究生的水準了!上台報告很奇妙的遇到了全班都拿稿上台,直接照著念的還不在少數,雖然可以避免冗又爛的口頭報告,但這一部分台灣有些學生表現倒是好的多了!

來這裡充分讓我知道自己英文能力的不足。寫報告,想法很多,但可怕的文法錯誤和有限的詞彙選擇,讓自己寫出的內容大打折扣;上課討論,同學妙語連珠的講了一大串對於課程內容的見解,但因為聽力太差,只能跟上60%,要想辦法回應只能全民猜猜樂;每週至少兩篇的文獻閱讀更是花了大把的時間才可以在上課的時候講出大略的內容。我想只有這樣的當頭棒喝,才能認清自己還有很多的路要走。開心的是,隨著學期的進展,看文獻的速度變快了,也比較敢在課堂上發表意見,報告雖然還是零零落落,但至少知道怎麼改進。也逐漸聽懂同學老師們到底想要表達些什麼了!這樣跳躍式的進步,我想也是一個很棒的收穫啦!

交換這半年值得嗎?我的答案是……..















 早知道就申請一年了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